43个“千亿县”,怎样“炼”成的?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GDP万亿元是其经济实力的象征;而类似的象征在县级市也有,那就是“千亿县”。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活跃度,历来被视为国民经济的风向标。7月20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新增5个“千亿县”,达到43个。值得注意的是,在“千亿县”五强中,福建晋江市位列第四,成为江苏省之外唯一进入前五强的县级市,打破了“苏大强”垄断格局。
2021年43个千亿县GDP排名(单位:亿元)
《研究报告》指出,近三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在全国近600个县(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夯实产业基础再造底座的重要支撑。
何以“千亿”?
“郡县治,天下安。”我国自2007年第一次诞生3个“千亿县”以来,至2021年,“千亿县”总数已达43个,GDP超7万亿元,以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0.8%,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6.2%。
在43个“千亿县”中,江苏省共获17个席位,占比39.53%,其中,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继续领跑,昆山市和江阴市GDP突破4000亿元,张家港市突破3000亿元,常熟市GDP突破2000亿元。除此之外,在43个“千亿县”席位中,浙江省获得9个席位,福建省5个席位,山东省3个席位,其余省份占位数量均不超过3个。
《研究报告》指出,“千亿县”的发展呈现出六大模式:
一是以昆山市、江阴市、慈溪市、义乌市等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
二是以晋江市、南安市等为代表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
三是以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为代表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融合驱动主导模式。
四是以龙口市、胶州市为代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
五是以神木市、准格尔旗为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驱动主导模式。
六是以仁怀市为代表的核心企业驱动主导模式。
千亿县发展模式对比
赛迪顾问认为,六大发展模式或打造专业化突出、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主导产业,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或利用优势资源与产业,形成独特优势,以县域主导产业为撬动,加快产业资源带动全域发展。未来,要加快构建以“千亿县”为标兵、其他县域为重要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体系,找准县域经济发展“核爆点”。
前三“学霸”的压力
县域是中国产业梯度转移的终端,是中国制造业基础环节以及原料供应的主要集聚地,是产业基础环节的承载空间主体。从县域发展趋势看,县域经济发展主体逐步从产业配套的承载地向工业经济的主阵地加速转变。近年来,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均超过40%,且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0%左右,县域已经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在县域经济的“竞技池”中,排名前三的“学霸”始终保持着“慢进则退”的危机意识。为了守住经济优势,它们都制定了各自的目标和计划。
从“苏州排名最后的‘小六子’”,到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成为首个跻身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的县级市,昆山市可谓是江浙百强县产业发展的缩影。
1984年,昆山市财政收入不到1亿元。在此情况下,“没有工业基础,更没有鼓励政策,昆山人咬咬牙从捉襟见肘的财政中挤出一点钱,在城东一块3.75平方公里的农田上自费开发搞起了工业小区。”昆山市委原书记吴克铨回忆称,“我们自费开发工业小区,为的就是甩掉‘小六子’的帽子。”
此后,昆山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等一系列举措,获得了巨大成功。相关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共有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8600多家企业集聚昆山,累计总投资超1000亿美元。昆山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超千分之五的外资,创造了百分之二的进出口额。
据了解,昆山市在其政府报告中提出,2022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GDP增长6%左右。这意味着,2022年GDP总量预计约为5032.99亿元。而除GDP增长目标之外,昆山市还设定了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预计增至2500家的目标。
与昆山相同,“老二”江阴市也将2022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预计约为4855.12亿元。
此外,今后五年,江阴市将继续打响“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华夏A股第一县”品牌,持续优化“科创+智造”“科创+总部”“科创+研发”模式,加快构建“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创新格局。“十四五”期间,江阴市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将达到45%、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000家、人才总量达到60万人,力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
在你追我赶的态势下,排行“老三”的张家港也不甘落后,设定了5.5%的GDP增长目标,预计将达3196.86亿元。
此外,2022年张家港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工业投资增长17.6%;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等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力争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70亿元。为此,张家港将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机遇,更加精准对接“双循环”市场需求,更深层次推进跨区域协同合作,努力在产业、创新、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更多合作成果。
后续发展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入重要机遇期。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认为,新时期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实施“一二三”战略:聚焦一个基本目标,即稳定县域GDP占全国经济中的比重;实施两大战略举措,即分类引导、高质量发展;着眼三大主要发力点,即构建县域经济发展体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保持县域经济发展定力。
强县还需善治,善治才能富民。当前,“千亿县”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持续推进治理能力建设,释放基层活力。
■ 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体系上,《研究报告》建议,以省(区、市)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着力点,构建县域经济发展体系,培育县域经济强县,在具体培育过程中,应跳出传统县域经济发展惯性思维,避免传统“路径依赖”,找准县域经济发展“核爆点”,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制定县域经济发展个性化方案。强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及各类要素保障,着力在省(区、市)层面培育一批“标兵县”“先进县”,积极对标江苏、浙江等县域经济强省,支持和鼓励县域经济做大做强。
■ 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上,《研究报告》建议,推进包括大中小城市(包括县城)相协同的城市发展体系建设,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中心城市”带动、百强县引领、特色县支撑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城镇化模式。避免撤县建市设区的路径依赖,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 在保持县域经济发展定力上,《研究报告》建议,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贡献县域力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基础水平和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支持工业强县、发展潜力县壮大实体产业,强化县域经济发展高位统筹,加强对重点培育发展县市的产业用地、财政金融、技术人才、能源等要素保障,支持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位于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域,要积极探索新型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摆脱传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总体来看,作为城乡连接点,县域空间要立足自身特点,以城乡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城市-县城-镇村的产业链合作体系,在城乡融合趋势下优化配置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畅通县域消费市场,更好承接城市产业转移,让更多县域发展壮大起来。
审核:徐向阳
责编:霍悦
编辑:左宗鑫